2008年10月12日
一日,在車上聽到鄭怡的《天堂》,突然有了很多的想法,很希望把他們記下,於是一個純歌曲的博客的理念出現了。而用這首歌作為開場,主要就是這個原因。
當然,之前在寫福山雅治的時候,讓自己對歌曲稍微再深入的去了解,因此也多了一種不同的認識,不再純粹只是為了能亨還是能晿一首自己喜歡的歌。
對《天堂》這首歌再度提起興趣是因為一個手機的鈴聲。
2005年,在臺北做項目。辦公室的一位採購的同事的手機鈴聲就是用了這首歌曲。每次,她的手機響起,一定聆聽那鈴聲,乘機享受那一刻的平靜。鈴聲有一點像是水晶琴(或是音樂盒播放的聲音)敲打出來的聲音,有一種緩慢,自空盪中傳來的一陣音樂。鈴聲用的是“只是日日夜夜、歲月過去、走盡千萬里,我也曾嚮往、也曾徬徨、夢想的路上”那一段的旋律。那時,我曾在網上找這首歌,當是這首歌好像沒有鄭怡其他歌曲那麼的流行,所以沒有找到。
2007年,決定購買鄭怡的精選集,為的也是這一首歌。
天堂印象中好像是鄭怡最後的一張專輯唱片。我手頭沒有鄭怡的唱片,沒買,雖然很喜歡她的一些歌曲如《心情》、《離家出走》等。最初認識鄭怡是《小雨來得正是時候》,後來纔知道《月琴》是她的代表作。鄭怡的聲線屬於高昂。當時有另外一位歌手張清芳也是聲域較高的。但張清芳的聲線略帶點“嗲”,鄭怡則多了一股圓潤。在感情的注入,我卻覺得鄭怡有時的演繹太強烈,表現不出那一種女性的溫柔(如《海上花》,甄妮的演繹多了一點的嫵媚,鄭怡則太現代女性)。也因為如此,那些節奏和旋律明亮的歌曲如《心情》和《離家出走》,鄭怡的聲線發揮的淋漓盡致,有一種鄰家青春洋溢女孩的味道。
但是《天堂》卻有另外一種味道。樂曲特別的寂靜,不似過去鄭怡的歌。開場沒有強烈的過門,沒有明朗的節奏。只是淡淡的,有如是在傾訴,不再激烈,而多了一點的平凡,一種明白了而體現出的平凡和生活。特別是那一段旁白:
年輕的日子裡、我走了好長好長的路
只為了想去找屬於我夢想中的天堂
如果真的有那樣的地方
我想應該是一雙渴望你的眼睛
一雙熱情等待你的臂膀、還有一盞溫暖的燈
那就是天堂
這似乎就是尋覓後而發現原來天堂就在眼前。
我們的天堂又在那裡呢?也許就在眼前。
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